转载-节选-科技爱好者周刊节选(175期)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175 期):知识广度 vs 知识深度前言本文节选自阮一峰老师的《科技爱好者周刊》第175期。
《周刊》链接:科技爱好者周刊175期
正文本周话题 部分:知识广度 vs 知识深度
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也是我毕业两年多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给自己的答案就是用深度去辐射广度。现在看来也不算错~~ 😊
国外有人讨论过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这个话题:
作者画了一张图,将世界上的程序员比喻成三种形状。
(1)大饼型:拥有知识广度,但没有知识深度。
(2)竹竿型:拥有知识深度,但没有知识广度。
(3)T 型:介于前两者之间。
文章也认为,通常情况下,竹竿型程序员的出路最好,雇主愿意为知识深度买单。因为现代社会高度分工,越是大公司,岗位职责越明确,需要的是领域专家,而不是多面手。
但是作者提到,有一种情况例外,知识广度有明显优势,那就是确定项目路线的时候。
请看上图,右上角有一个黑点,那是公司的目标。当前位置在左下角的原点,两点之间没有现成的道路,需要自己寻找实现路径。
这时,知识广度就发挥作用了,了解的信息越广泛,知道的情况越多,就越可能具备洞察力,能够在多条路径里面,选 ...
转载-节选-科技爱好者周刊节选(174期)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174 期):全能程序员 vs 特长程序员前言本文节选自阮一峰老师的《科技爱好者周刊》第174期。
《周刊》链接:科技爱好者周刊174期
又到周五啦 开心~~ 🤩 🥰 ✌️
正文本周话题 部分
软件行业其实也是如此,”全能程序员”的出路,明显不如”特长程序员”。
如果你什么都会干,前端、后端、数据库、服务器管理都能上手,那么哪里缺人手,就会让你顶上去。但是,一旦遇到疑难问题,又指望不了你,因为你不是那个方面的专家,解决不了。
反过来,你精通某一项技术,其他都不懂,公司反而会觉得你更有价值。因为你可以把这个技术做得很深,克服技术难点,超过竞争对手,所以你的晋升会快得多。
新人如果想在软件行业长远发展,建议选择一两个技术方向进行专研,成为专家,而不要什么技术都懂一点,但是哪一项都不精通。
自己的想法:其实全能程序员和特长程序员,可以转换为另外一个问题:技术的广度和深度哪一个更重要?个人拙见:比较偏向于技术的深度,让深度去辐射广度。因为我认为到了某一项技术到了一定的深度,广度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的。🤓
科技动态 部分
电子咖啡
很多人工作疲惫时,会喝一杯咖啡振 ...
深入解析 EventLoop 和浏览器渲染、帧动画、空闲回调的关系
深入解析 EventLoop 和浏览器渲染、帧动画、空闲回调的关系前言关于 Event Loop 的文章很多,但是有很多只是在讲「宏任务」、「微任务」,我先提出几个问题:
每一轮 Event Loop 都会伴随着渲染吗?
requestAnimationFrame 在哪个阶段执行,在渲染前还是后?在 microTask 的前还是后?
requestIdleCallback 在哪个阶段执行?如何去执行?在渲染前还是后?在 microTask 的前还是后?
resize、scroll 这些事件是何时去派发的。
这些问题并不是刻意想刁难你,如果你不知道这些,那你可能并不能在遇到一个动画需求的时候合理的选择 requestAnimationFrame,你可能在做一些需求的时候想到了 requestIdleCallback,但是你不知道它运行的时机,只是胆战心惊的去用它,祈祷不要出线上 bug。
这也是本文想要从规范解读入手,深挖底层的动机之一。本文会酌情从规范中排除掉一些比较晦涩难懂,或者和主流程不太相关的概念。更详细的版本也可以直接去读这个规范,不过比较费时费力。
其实我看到这个地方的 ...
转载-节选-科技爱好者周刊节选(173期)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173 期):网络收音机的设计前言本文节选自阮一峰老师的《科技爱好者周刊》第173期。
《周刊》链接:科技爱好者周刊173期
正文科技动态 部分
Facebook 虚拟会议软件
Facebook 公司推出虚拟会议软件 Horizon Workrooms,将虚拟会议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只要用户戴上 VR 头盔,打开软件,就会进入一间虚拟会议室。软件会自动为你的分身配上脸部动作和表情,同时使用 VR 头盔的摄像头,捕捉你双手的动作,让软件里面的分身也做出同样的动作。
比如,如果你在打字,虚拟空间里面也会显示你的分身在打字。
与会者可以在虚拟白板上进行协作,也可以共享照片、文档和电脑屏幕。Facebook 放出了马克·扎克伯格虚拟会议的演示视频,他的表情和双手的动作,以及背后白板上的板书,令人印象深刻。
电子驾照
今年9月1日开始,公安部在全国28个城市,全面推行电子驾照,效力与纸质驾照完全相同。电子驾照通过”交管12123”APP发放,领取后只要携带手机,就不需要携带纸质驾照了。
电子驾照下方还有实时生成的二维码和条形码信息,交警通过扫描二维码,能够快速 ...
转载-节选-科技爱好者周刊节选(172期)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172 期):我们会死于气候灾难吗?前言本文节选自阮一峰老师的《科技爱好者周刊》第172期。
《周刊》链接:科技爱好者周刊172期
正文科技动态 部分:
音乐消费量下降
一项研究发现,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后,音乐流媒体的消费量大约下降了10%,使得全球最大音乐网站之一的 Spotify 收入减少。
这很奇怪,人们在隔离期间无事可做,反而减少了听音乐。
原因可能是,音乐并不是独立的娱乐活动,而往往是对其他活动(比如上下班期间)的补充。一旦人们减少了其它活动,音乐消费也随之减少。
酒驾监控系统
最近,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律,规定2027年后生产的所有汽车都必须配备酒驾监控系统,防止驾驶员酒后驾车。美国每年因为酒后驾车,有超过10000人丧生。
但是,麻烦的是目前还没有任何技术,能够主动发现酒后驾车。美国政府正在研究两种有希望的方案。一种是检测车内空气,找出空气里面的酒精成分,这种方法的问题是,无法区分酒精来自驾驶员的呼吸,还是来自乘客的呼吸。
另一种方案是在引擎按钮上,装备一个红外线触摸传感器,通过皮肤检测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文章 部分:
MDN 如何实现自 ...
How JavaScript works - Deep dive into WebSockets and HTTP/2 with SSE + how to pick the right path
How JavaScript works - Deep dive into WebSockets and HTTP/2 with SSE + how to pick the right path
Javascript 工作原理 - 深入理解WebSockets和带有SSE机制的Http/2以及正确的使用姿势
This is post # 5 of the series dedicated to exploring JavaScript。
这是 Javascript 工作原理系列的第五章。
This time we’ll dive into the world of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mapping and discussing their attributes and building parts on the way. We’ll offer a quick comparison of WebSockets and HTTP/2. At the end, we share some ideas on how to choose which way ...
如何对图片主题色进行提取
如何对图片主题色进行提取前言本文转载于公众号『前端森林』,对作者前端森林表示感谢。
并非原文转载,里面部分代码及文字按照个人风格做了修改,但最终效果一致。
网易云特效在网易云听歌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特效:就是切换歌曲时,会根据当前封面替换背景色。
首先我构思了很多它可能的实现方式:
机器学习对图片进行色彩分析
前端提取图片主色调,做渐变处理
封面背景图做高斯模糊
对于第一种,他不在我的知识范围内,这里就不展开说明了。
第二种的话,一般都是利用canvas来实现。
第三种相对来说,从技术层面来看,实现上是最为简单的。
做了猜测分析后,我默默打开了熟悉的 Chrome 控制台,打开了网易云音乐的源代码:
好家伙,果然是第三种实现方式。
本来到这里,本文就该结束了。但之前也有朋友问过我如何对前端图片主题色进行提取的问题,正好之前也做过类似的需求,这里就展开做个说明吧。
我们这里以一个图片网站为例,来展示实际业务中应用较广的场景:
在弱网下,图片加载速度较慢,此时在图片完全加载之前,提取图片的主色调,然后填充为背景色。这样用户体验能有较大的提升。
那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呢?
我们这里采 ...
转载-节选-科技爱好者周刊节选(171期)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171 期):云服务流量有多贵?前言本文节选自阮一峰老师的《科技爱好者周刊》第171期。
《周刊》链接:科技爱好者周刊171期
正文云服务流量有多贵 部分结论:
小网站尽量不要托管在大型云服务商那里,流量费用实在吃不消。如果不得不放在上面,那就必须设法降低或转移流量,比如使用 CDN。
科技动态 部分:
本田电动平衡车
日本摩托车厂商本田公司,推出了全新设计的单轮电动平衡车,令人耳目一新。这种车比摩托车成本更低、更节省空间。
别说这小车挺中我意的~~
人工智能的读图会意
人工智能在图像学的应用,取得了新进展。
8月12日,阿里巴巴达摩院研发的 AliceMind 系统(已在 GitHub 开源),在2021国际 VQA 挑战赛中,获得榜首成绩后,再次刷新了 VQA 得分纪录,首次超越人类的分数。
所谓 VQA(Visual Question Answering) 指的是视觉问答,简单说,就是根据图片回答问题,属于视觉-文本推理,也叫做”读图会意”,是更高层次的”图像识别”。
请看下图,图像识别工具会认出是一架飞机,而视觉问答工具则会尝试理解这张图片 ...
为什么设备欺骗变得几乎不可能
为什么设备欺骗变得几乎不可能原文链接:Why mimicking a device is becoming almost impossible
如果你看过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的电影《无耻混蛋》,你可能还记得一个酒吧场景,一名英国的间谍作为纳粹官员的卧底,一个无意识的手势暴露了他的身份。
虽然他穿着纳粹制服,德语说得很好,但他的一个小细节暴露了自己:他的手指。 再点三品脱时,他不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像德国人那样),而是用无名指、中指和食指。 餐桌旁的另一名官员立即认出这个微妙的细节是明显的英语国家。
我们任何一个需要在网上工作的人都面临同样的状况。如果你忽略了一些看似次要的关键点而放松警惕,那么就很容易导致身份泄露。在本文,我们将进入设备检测的世界,并展示为什么以及如何模仿设备变得几乎不可能。
在深入探讨之前,让我们快速了解一下为什么系统会尝试检测设备——这也是人们尝试检测或模拟设备的原因。
为什么系统会尝试检测设备?在浏览器的早期和随后的“浏览器战争”中,多如牛毛的浏览器供应商意味着开发人员需要了解是哪个供应商开发的哪个客户端连接到他们的网站,然后他们 ...
转载-节选-科技爱好者周刊节选(170期)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170 期):软件订阅制的胜利前言本文节选自阮一峰老师的《科技爱好者周刊》第170期。
《周刊》链接:科技爱好者周刊170期
正文
一个摄影师在荷兰拍到了一只倒着飞的鹅。
科技动态 部分:
印度空气净化扇
印度首都新德里,是世界空气最脏的城市之一。最近,市中心的豪华购物区耗资200万美元,建造了一个空气净化装置,40 台巨型风扇同时过滤空气。
这个装置是一个 25 米高的风扇塔,预计将于本月完工。它的目的是为旁边的商业街和咖啡馆,提供大约一平方公里范围的干净空气。目前尚无法知道,该方法是否真能奏效。
刚看到时,感觉挺扯的,但是,后来一想是印度,那就没事了;对于这个魔幻的国家,我觉得它做出什么事情来都是正常的。包括之前的疫情防控更是花样百出,总结一句话:什么都信,就是不信科学~~
投篮机器人
东京奥运会的第一场男子篮球比赛(美国对法国),中场休息时,丰田公司的一个投篮机器人为观众表演超准的三分球,可以在中圈命中蓝框。非常精彩。
视频链接
这个机器人身高2米04,是丰田公司17位工程师在业余时间研制的。它采用人工智能算法,会利用重复投篮进行数据调整,最终实 ...